朝凌高铁开通运营 新技术、新成果助力密织东北高铁网
光明网讯(记者 李汶键)8月3日,辽宁朝阳至凌海南高速铁路正式开通运营,东北地区进出关快速铁路客运通道进一步完善。记者从朝凌高铁设计单位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获悉,大量新技术、新成果在朝凌高铁建设中得到应用。
据中国铁设朝凌高铁项目总工程师赵长石介绍,朝凌高铁利用无人机进行区域实景三维数据安全采集、处理,实现了铁路及周边区域高精度三维实景模型的构建和属性标注,辅助开展静态验收,提高了铁路工程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一种具有新轨头廓型的60N廓型钢轨在朝凌高铁全线铺设,可有效改善轮轨接触关系,降低轮轨接触应力,大幅度降低了钢轨打磨工作量和打磨难度。
朝凌高铁处于寒冷地区,桥面防水工程至关重要,设计人员在吸收哈大高铁、盘营客专、沈丹客专等寒冷地区高铁建设经验基础上,对桥面防水体系进行优化及改良,显著提高了混凝土性能,增强了防水效果,保护层的耐久性也大大提高,为今后寒冷地区高铁建设桥面防水积累了宝贵经验。
为消除季节性冻土对线路的影响,保证路基的高度平顺性,朝凌高铁在设计中采用不透水土工布封闭、提升表层填料中碎石比例、非冻胀填料、加深渗水盲沟、加大换填深度等多种措施解决季节性冻土对路基的影响问题,保证铁路运营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此外,在隧道设计过程中,复杂环境特大跨度浅埋变截面隧道安全施工、穿越大型景观溶洞、多类型强膨胀岩、近接穿越重要构筑物等诸多工程难题得到了重点解决。其中,马架子隧道全长3472米,是朝凌客专全线地质条件最为复杂的控制性工程之一,岩性多样且局部具有强膨胀性,并先后穿越6条富水断层破碎带,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就此,中国铁设技术人员对临近大型溶洞的隧道稳定性进行施工影响研究,形成了高铁隧道穿越溶洞景观综合施工技术,并开展了隧道及溶洞保护横通道结构的长周期监测研究,确保隧道的施工安全和顺利贯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