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部分60后70后父母现状:自动提款机+免费保姆+被嫌弃
老话讲“养儿防老”,生儿子一直是每个家庭最重要的事,尤其是农村,没有儿子那就是断了香火,说难听点就是断子绝孙了,会被别人笑话的,没有儿子的人家,说话做事都很卑微,生怕人家说他是“绝户”,家里老人也是长嘘短叹,没儿子没孙子是一件丢人的事,所以80年代冒着“超生”被罚的风险,也要一直生,直到生出儿子为止。
有了儿子就有了终身的奋斗目标,再苦再累也值得了,本来做一份工作就可以养家了,有了儿子,要多做一份,儿子要读书,长大要娶媳妇买房子,花钱的地方多了,但是这一切都是值的。
转眼间80-90后这一代长大了,社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学毕业国家不包分配了,自主择业,没有特殊技能,没有过人本领,找份高薪工作也没那么容易。房价又如雨后春笋一般,野蛮生长着,由当年的国家分配住房,变成了自由买卖的商品房,价格也是一翻再翻,三四线城市还好些,一二线城市简直是天价。
80-90后结婚男方必须有房,最差也要付个首付,剩下的小两口慢慢还,在我们东北长春这个不大的地方,目前房价在9千到1万五左右。
我们举个例子,算一下80/90后一家三口每月最低费用。
按低一点的房价来计算,每平按7千元,80平的房子56万,首付三成16.8万,加上物维到手要18万,装修加上家电家具最少要7万,贷款20年,每月还2500元左右。
车子最普通的要10万左右,车保险一年在3千左右,油耗根据行驶公里数定,暂按每月800元定,每月固定支出大约每月1千元左右。
光房贷和车的费用一月至少要3500块。
孩子:婴儿0-2岁的奶粉,以一罐200为例,一月4罐,开销800元,尿不湿等一月合计400元,还有偶尔的小病发烧合计300元,就这样合计需要1500元每月至少的。
到了小孩上幼儿园的费用,三线城市的私立幼儿园至少在1200元左右,稍好点的在2000元以上,不包括兴趣班特长班。平时再去个游乐园,买买衣服和食品,普通家庭一个孩子每个月至少要2000元以上。
上小学就稍微便宜点了,但是有参加补习班等其他支出的,现在补习班一节课都要200-300的。
平均一下每年的水电煤气取暖物业费最少要在6000元左右,平均每个月500元。
生活费暂按一个月1500元计算,相信这都是最少的了,一般家庭根本不可能够的。加上孩子的费用,每月按最少的3000元计算。
房子车子支出加上一家三口生活费,每月至少支出7500元左右,三线城市普通职工的收入去除保险在3500-4500元,两个人都有工作的情况下,每个月的工资刚刚够支出。
但是生活中不可能只花这点钱,所以光靠自己赚根本攒不下钱,还不一定够花,除非特别有本事,能赚多点钱。
这时候就靠父母伸出援助之手了,城市里的老人基本都有退休金,工龄长的工资还挺高,很多大四五千以上,两个老人没有什么花销,就要拿出一部分补贴给子女,除了经济支援,还要帮助带孙子,年轻人得上班,孩子需要人看管,所以父母帮忙看孩子就是天经地义的事了。
毕竟,父母对于孩子,永远都是最无私的,看到自己辛苦养大的孩子,每天为了生计奔波,每天带娃辛苦,老人再不情愿,也会来帮忙。所以这样“啃老”、“不孝”也是出于无奈,大家都这样,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了,如果父母不帮忙,经济许可下还不提供帮助,很多儿女就会有怨言,甚至造成家庭矛盾。
很多父母愿意自掏生活费帮儿子带孙子、孙女,并把这种行为看成是理所当然的。经济条件允许的,乐意给儿子和孙子花钱,愿意竭尽所能地帮助孩子,即使她们没有钱,经济条件不允许的,也觉得给孩子花钱是应该的。
当代人年轻人不容易,为了生存压力山大,老年人更不容易,活到老干到老,有父母帮忙那是幸运的,父母帮不上忙也别埋怨,父母已经操劳了一生,应该心存感恩。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作为儿女,最大的孝顺就是理解父母,不管父母给没给经济上的帮助或者带不带孩子,都应换位思考,父母毕竟年纪大了,他们有自己的想法,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他们身上,帮忙是情分,不帮是本分,谁都别怨恨谁,父母和儿女能做到互相理解互相谅解,大家都会过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