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过滤器的五种更换方式
空气过滤器主要用于进气净化,除去其中的尘粒。此外,某些生产过程的排气中含有细小的污染物质(如放射性物质、油雾等)这类净化虽然属于排气净化,由于它净化要求高,也需采用空气过滤器。那么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过滤器的测试方式:
1、计重法
空气过滤器安装在标准试验风洞内,上风端连续发尘(一般为黄土尘),每隔一段时间,测量穿过过滤器的粉尘质量,由此得到过滤器在该阶段粉尘质量计算的过滤效率,测试粉尘粒径范围≥5μm。
2、比色法
在空气过滤器前后采样,含尘空气经过滤纸,将污染的滤纸放在光源下照射,再用光电管比色计(光电密度计)测出过滤器前后滤纸的透光度;在粉尘的成份、大小和分布相同的条件下,利用光密度与积尘量成正比的关系,计算出过滤器效率,这种方法主要针对粒径≥1μm颗粒的粉尘。
3、计数法
全称粒子计数器法,通过气溶胶发生器发出含气溶胶气流,采集试验装置上滤料上下游的气溶胶,通过凝结核粒子计数器(CNC)或光学粒子计数器(OPC)测量其计数浓度值,然后求出滤料的计数过滤效率。可测量不同粒径范围的气溶胶浓度。
4、油雾法
一般为DOP(邻苯二甲二辛酯)发油,通过设备发出多分散相液体气溶胶,颗粒的质量平均直径为(0.28~0.34μm),用油雾仪检测过滤器上下游的质量光学浓度,然后求出过滤元件的质量效率。这种方法主要针对粒径≥0.3μm的颗粒物。
5、钠焰法
通过发生器发出NaCl气溶胶,用纳焰光度计检测过滤元件上下游的质量浓度,然后求出过滤元件的质量效率。对于滤料试验,发生试验气溶胶颗粒的质量中值直径约为0.4μm,计数中值直径为(0.09±0.02)μm,数量几何标准偏差小于或等于1.86;对于空气过滤器试验,发生试验气溶胶颗粒的质量中值直径为0.5μ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