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走出去的大国总理,会说东北方言,直言:我是半个哈尔滨人
“我对中国的感情是根植于我心里的,不光我祖父母,我父母也曾经居住在哈尔滨。我非常了解中国这个伟大国度的历史,我家的根实际在中国。”面对镜头,埃胡德·奥尔默特真挚地说道,关于这位大国总理和中国的缘分,还要从100多年前说起。
19世纪末,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兴起,犹太人开始大批移居巴基斯坦地区,1917年,英国发布《贝尔福宣言》,并对巴勒斯坦地区实行委托统治,然而这些举动,并未拯救危难之中的犹太人,对犹太民族稍有了解的朋友会知道,在漫长的岁月中,他们经历了无数磨难,甚至曾被整个欧洲视为“异类”,遭受到了被驱逐和屠杀的命运。即使回到了巴勒斯坦,却遭到阿拉伯人的攻击,无数人因此丧命。
走投无路的犹太人只能再次离开故土,然而英国却开始限制犹太人的移民数量,并限制他们购买土地,后来,一群犹太人找到了一处可以让他们安然生存的地方,那里便是中国东北。
自古以来,我国便是一个热情好客的国家,中国人用包容之心,接纳了逃难而来的犹太人,其中便包括埃胡德·奥尔默特的祖父约瑟夫·奥尔默特,他和家人来到了哈尔滨。
在这里,约瑟夫一家过上了难得的安宁生活,对于这来之不易的幸福,他们无比珍惜,1917年,约瑟夫还在哈尔滨遇到了相伴终身的那个她,两人在这里结为夫妇,开启新的生活。后来,他们生下了一个健康的男孩,取名为莫德卡,儿子特别争气,后来成功考上了哈尔滨工业大学。
由于从小生长在哈尔滨,莫德卡会说一口流利的东北话,从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后,莫德卡还被一些学校聘请,教授俄文。受到父亲的影响,莫德卡还与其他生活在哈尔滨的犹太青年成立了志在恢复家园的犹太复国主义组织——贝塔。他一边教书,一边积极与敌人作斗争,1932年,莫德卡与同伴们一起回到巴勒斯坦,参与以色列建国行动。
但老约瑟夫却拒绝和儿子一起回国,他和老伴都很感恩当初中国接纳了他们,他们已经把哈尔滨当成自己的故乡,想要继续生活在这里,他们虽然不去巴勒斯坦了,但还是很支持儿子的行为,老约瑟夫夫妇去世后,被葬在哈尔滨的犹太人公墓中。
再说回到巴勒斯坦的莫德卡等人,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1948年,以色列国正式宣布成立,犹太人迎来了春天,而埃胡德·奥尔默特正是在这里出生,受到父亲影响,奥尔默特一直对中国很有好感,2006年奥尔默特成功当选以色列总理后,便立刻准备访华事宜,最终,他来到了心心念念的哈尔滨,还去公墓祭奠了祖父。
他虽然不能像祖父和父亲那样说一口流利的东北话,但他却依然热爱这片土地,并直言哈尔滨就是他的第二故乡,他就是半个哈尔滨人,奥尔默特非常感谢中国一直以来给予犹太人的帮助,这份恩情,他永生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