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曾被收录进东北地区小学课本的军歌
时间:2021-08-08 10:37:59 互联网 王林
原创 前线客户端 东方红啦 收录于话题#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35个1938年日军向松花江下游两岸发动疯狂“讨伐”妄图消灭东北抗日联军李兆麟部此时他们已弹尽粮绝,饥寒交迫为了突破围困李兆麟遵照抗联总部的命令西征海伦11月李兆麟率领最后一批远征部队踏上了西征路途12月经过一个月长途跋涉他们终于战胜了严寒和饥饿到达小兴安岭西麓的海伦地区与先期到达的部队会师粉碎了敌人的“讨伐”李兆麟,原名李超兰,化名张寿篯,1910年生于辽宁省辽阳县,是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新华网)《露营之歌》讲述的就是这一段惊心动魄的旅程:荒田遍野,白露横天野火熊熊,敌垒频惊马不前草枯金风急,霜晨火不燃兄弟们!镜泊瀑泉唤醒舞梦酣携手吧!共赴国难振长缨,缚强奴,山河变片刻熄烽烟朔风怒吼,大雪飞扬征马踟蹰,冷风侵人夜难眠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壮士们!精诚奋发横扫嫩江原伟志兮!何能消减全民族,各阶级,团结起夺回我河山抗联第一路军警卫战士一部(中国军网)“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开始在东北组织抗日武装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支武装力量东北抗日联军十分注重音乐在政治工作中的作用从1931年到1945年抗日联军产生了数以百计的军歌回荡在白山黑水之间由于抗日联军中没有专业的文艺工作者故抗联歌曲中只有一小部分是创作歌曲绝大部分是填词歌曲填词者也大多是抗联将领主要描写东北三省抗联将士的战斗生活、军民鱼水情等内容抗联战士在伏击敌人(中国军网)《露营之歌》就是其中一首它根据古曲“落花调”填词反映了当年抗联战士战胜饥饿、疾病和严寒的战斗意志《东北抗日联军歌曲选》中曾有这样一段说明:“《露营之歌》是抗联六军政委李兆麟和他的战友于天放、陈雷等在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一边战斗一边磋编出来的第一段写自1938年5月帽儿山南四块石山上第二段写自1938年7月松花江梧桐河畔第三段写自1938年11月伊春地区老白山第四段写自1938年底西征路上”抗联设在山中的仓库(中国军网)在冰天雪地的林海中抗联战士在零下40度的寒夜里围着篝火取暖于是有了歌曲第四段“朔风怒吼,大雪飞扬,征马踟蹰冷气侵人夜难眠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仿佛重演了李兆麟当年率部西征的情景或许就是这个“火”字象征着希望和胜利使这首歌的歌词不同凡响具有很高的文学性曾被作为范文收录进东北地区的小学语文课本词曲的结合也十分贴切整个旋律保持着一种吟唱风格让听者似乎看到抗联战士虽蹒跚但坚定的步伐参考文献:[1]本书编写组编. 中国共产党简史[M]. 人民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 2021.02.[2]李敏选编. 东北抗日联军歌曲选[M]. 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 1991.06.[3]李诗原编著. 军歌史话[M]. 解放军出版社, 2009.09.[4]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所编著.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八十年[M]. 军事科学出版社;2007.12.[5]《中国人民解放军通鉴》编辑委员会编. 中国人民解放军 通鉴[M]. 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1997.07.统稿:李诗原(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中国音乐高等研究院中国红色音乐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原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供稿:前线杂志社版式:刘卫东责任编辑:小林图片来源:新华网、中国军网★东北抗日联军的斗争★(滑动查看内容)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在东北三省积极组织并领导抗日武装斗争。从1933年9月起,中共满洲省委把党领导的各抗日游击队相继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1936年2月,东北人民革命军和党领导或影响的各抗日游击队相继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东北抗日联军开辟了东南满、北满和吉东三大游击区。到1937年全民族抗战爆发前后,发展为11个军,共3万余人,在南起长白山,北抵小兴安岭,东起乌苏里江,西至辽河东岸的广大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同日、伪军进行大小几千次战斗,粉碎敌人一次又一次“讨伐”。他们的英勇斗争,有力打击了日本在中国东北的殖民统治,牵制了大量日军,支援和鼓舞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中国共产党简史》)”原标题:《一首曾被收录进东北地区小学课本的军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