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线消毒器如何正确选型
选择执行消毒任务的紫外线设备时,有三个关键参数需要考虑:水质,水流量,需要灭活的病原体,为了充分理解紫外线系统选择的原则,需要更详细地考查这些参数。
1. 水质
在选择合适的紫外线系统时,待消毒的水的性质与质量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其中紫外线透过率(UVT)是很重要的。这是因为,水的UVT决定短波紫外线穿入水中的程度,而水中的病原体需要接触到充足的短波紫外线,才能被彻底灭活。其他参数,例如:生化需氧量(BOD)、化学需氧量(COD)、浊度(turbidity)和总悬浮固体量(TSS),总溶解固体量(TDS)/盐度(Salinity)也都影响短波紫外线穿透水的程度。TSS一旦超过50毫克/升,就会出现所谓的“屏蔽”现象;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对病原体起到了“遮蔽”作用,从而使短波紫外线无法接触到病原体。TDS/盐度非常高的话,就必须注意考虑如何选择紫外线系统的构造材料,以避免腐蚀风险。
2. 水流量
3. 需要灭活的病原体在确定短波紫外线灭活特定病原体的有效性时,接触时间的长度是一个关键因素;接触时间指的是病原体接触特定强度的短波紫外线的时间。接触时间越长,就会有更多的短波紫外线辐射穿透病原体的细胞,从而灭活过程也更加有效。通过紫外线系统的水流量越慢,则紫外线接触时间越长,反之亦然;重要的是要确定瞬时流量,每日和每小时流量通常会误导人们,因为它们掩盖了瞬时流量的重要“峰值和谷值”,从而导致所计算出的接触时间是虚假的,即不能计算出峰值和谷值流量范围内的真实的紫外线接触时间。
不同病原体对紫外线具有不同的抵抗力,某些病原体比其它病原体更容易受到紫外线的影响;因此,为了灭活不同的病原体,就需要不同的短波紫外线接触量。为了正确选择和根据实际情况制造紫外线系统,必须先确定哪些病原体需要被灭活。到目前为止,为灭活病原体而输出的短波紫外线能量被称为“紫外线接触量”。实际上,这种接触量的正确术语是“紫外线
在选择紫外线设备时,一般水量小的用管道式紫外线(流量每小时≤200吨以下),流量大的用明渠式紫外线(流量每小时大于200吨)。根据要消毒的水量及管道确定紫外线消毒器的进出水口径,其中连接法兰大小影响设备的价格。水质比较差的建议选择带有自动清洗功能的紫外线消毒设备。灯管选型:即使总的有效输出功率相当,灯管类型及数量上的差异都对杀菌效果产生重要影响。选择较大的生产厂家 ,质量、售后都有保障。选择有资质的厂家后期验收方便。其它因素:包括设备使用的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用户其它特殊要求如系统安装方式等。剂量”,而更准确的术语是“紫外线作用量”。